北極礦查包養產資本開闢應用及中國應對_中國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北極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有助于緩解國平易近經濟發展的資源瓶頸,北極航道將為中國供給更為平安方便的海上運輸環境,北極國際一起配合有助于晉陞國家的國際影響力。雖然北極在地區上離中國較遠,但其觸及國家戰略好處。是以,對北極礦產資源開發應用現狀及遠景進行剖析,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北極礦產資源開發和中國礦產資源供需狀況

北極礦產資源開發狀況

北極地區是指北緯66º34´以北廣年夜區域,包含北冰洋及其毗鄰陸地。北極今朝以油氣資源勘察開采為主,未來將擴展至鐵、銅、稀土等戰略性礦產。從地輿地位看,北極陸地領土主權清楚,分別歸屬于俄羅斯、american、加拿年夜、丹麥、挪威、冰島、瑞典、芬蘭等八國;北極點及其四周年夜片區域為公共海域,不屬于任何國家。從地緣政治看,俄羅斯、american、加拿年夜、丹麥、挪威五國對北極領海主權存在爭議,試圖將各自領海擴年夜至《國際陸地法公約》規定的“年夜陸架延長200海里”以外公海區域;波蘭、japan(日本)、中國等近北極國家從國家戰略意義出發,積極參與北極事務,強化地區存在。從已探明油氣資源看,研討資料顯示,俄羅斯、american、加拿年夜專屬經濟區內超過400個陸上油氣田已完成了勘察,已探明資源量合計為3 288億桶油當量,此中俄羅斯占88%。從待勘察油氣資源看,據american地質調查局數據,北極待勘察油氣資源量合計4 122億桶油當量,占全球待勘察資源總量的22%,84%位于500米以下淺遠洋區域,此中石油900億桶、自然氣1 669萬億立方英尺(折合47萬億立方米)、自然氣凝析液(NGL)440億桶;據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數據,俄羅斯、american、丹麥、加拿年夜、挪威分別占待勘察石油的41%、28%、18%、9%、4%,占待勘察自然氣的70%、14%、8%、4%、4%。從非油氣礦產開發潛力看,北極擁有豐富的煤、鐵、鈦、銅、鋅、鎳、金、銀、鈮、鉭、稀土等戰略性礦產,待勘察煤炭資源量占全球待勘察煤炭資源總量的12%;擁有世界最年夜的鋅礦和銅鐵鎳復合礦,巴芬島、科拉半島、格陵蘭島發現了世界級年夜鐵礦;格陵蘭島的伊犁馬薩克雜巖體是世界第二年夜稀土礦富集地,釹和鏑可以滿足未來全球1/4需求(表1)。

中國礦產資源供需狀況

伴隨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中國礦產資源需求總體處于高位程度,油、氣、鐵、銅、金等大批礦產,以及鈦、鎳、鈮、鉭等新興戰略性礦產自給水平較低。受重要資源國平易近族主義情緒高漲、美東方與中國“脫鉤斷鏈”等原因影響,海內資源供應風險加年夜。從國內供需狀況看,2023年,中國上述大批礦產和新興戰略性礦產儲消比從高到低分別為鈦(25.4)、自然氣(17.1)、鐵(10.9)、鉭(10.0)、石油(5.0)、金(2.9)、銅(2.5)、鎳(2.5)、鈮(0.8),國內資源保證水平較低;對外依存度從高到低分別為鈮(>包養網價錢99%)、鎳(95.7%)、鉭(≈90%)、銅(77.6%)、鐵(75.9%)、石油(73.0%)、金(65.6%)、自然氣(42.0%)、鈦(38.2%),對海內資源依賴水平很高;進口集中度(CRn)也較高,如鈮鐵(CR1=97.0%)、鎳(CR1=86.1%)、鐵(CR2=83.6%)、鉭鈮精礦(CR3=81.8%)、液化自然氣(LNG)(CR4=78.5%)、銅(CR5=73.0%)、鈦(CR3=66.6%)、石油(CR5=61.9%)。除黃金進口多元化以外,其他礦產供應渠道單一,供應風險加年夜。從海內供應環境看,中國海內資源開發遭到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雙重擠壓。2019年以來,智利、秘魯、阿根廷、巴西、印尼、剛果(金)、津巴布韋等發展中資源年夜國高舉資源平易近族主義年夜旗,采取進步礦業稅費、限制原礦出口、請求在外鄉建冶煉廠、限制外資參與、改變礦業權獲取規則、強令采礦合同從頭談判、力推資源國有化等方法收緊外資開發政策;以american為首的東方國家先后主導動力資源管理倡議(ERGI)和礦產平安伙伴關系(MSP),試圖分別從供應端和需求端構成礦產資源管理聯盟,實施關鍵礦產供應鏈“往中國化”。氣候變熱及科技進步使得北極礦產資源開發潛力增高,豐富的油、氣、鐵包養網 花圃、銅、金、鈦、鎳、鈮、鉭等礦產與國內需求構成很強的互補性。

北極礦產資源綜合管理狀況

北極理事會是開展北極資源管理對話的最主要平臺

北極理事會成員國為北極八國,觀察員國共計13個,此中包含中國、japan(日本)、新加坡、印度、韓國等5個亞洲國家。總結北極理事會歷次會議情況,各國在礦產資源領域爭論焦點為若何均衡資源開發和生態平安問題。

成員國在資源開發領域各有側重。俄羅斯北極資源開發進程領先于其他國家,以油氣資源開發為主的俄屬北極GDP占全俄GDP的10%,明顯高于其他北極國家。俄羅斯通過完美立法和治理政策來均衡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之間關系,目標是到2050年將俄屬北極油氣開采量進步20%—30%。american前總統奧巴馬加倍關注北極氣候變熱對全球生態形成的負面影響,特朗普執政后從頭開放了阿拉斯加地區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沿岸油氣鉆井,這里有北美洲最年夜的待開發陸上油田。加拿年夜強調主權完全和對原居民權利的保護,收緊油氣開發政策。丹麥采用公私合營形式,加強格陵蘭島礦產資源開發。挪威重視北極專屬經濟區內動力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主要性,把握世界一流油氣開發技術。冰島、芬蘭和瑞典把重心放在基礎設施(公路、鐵路)建設領域,觸及資源開發時,強調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礦業可持續發展。瑞典的北極環境研討結果世界領先。

亞洲觀察員國積極參與北極國際一起配合。japan(日本)積極參與北極液化自然氣2號項目(以下簡稱“北極LNG-2項目”)開發,其海軍艦隊以前重要用于維護蘇伊士運河運輸平安,今朝正在為東北航道開通做準備。新加坡作為島國,擔心北極航道開通對其全球海上運輸樞紐位置構成威脅。印度為應對來自中國的北極競爭壓力,在斯瓦爾巴德群島積極開展科考活動。一切亞洲觀察員國一向認為北極公共海域應當成為國際社會集體管理的公共區域,而非地緣政治爭奪地。

俄羅斯作為北極事務的先鋒者,在資源管理中占主導位置

俄羅斯北極事務治理政策年夜致經歷了3個階段。守舊型政策(2000—2006年)。在《俄羅斯北極政策原則》(2001年)政策指導下,主張“北極地區只屬于北極國家”,與北極國家(特別是北歐北極國家)深化一起配合,堅持地區戰爭。進取型政策(2007—2013年)。在《2020年前及更遠未來俄羅斯北極政策原則》(2008年)和《2020年前俄羅斯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平安保證戰略》(2013年)政策指導下,強調國家主權完全和領土平安,運用先進技術手腕開發俄屬北極礦產資源并建設東北航道。競爭型政策(2014年至今)。烏克蘭危機2013年末爆發并于2014年升級,俄羅斯西部防線面臨史無前例的壓力,北極成為戰略衝破口。在其《2020年前北極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國家規劃》(2014年)、《2035年前俄羅斯北極國家政策原則》(2020年)和《俄羅斯陸地學說》(2022年)政策指導下,加快北極資源開發進程,進步在該地區的國際影響力,協調俄羅斯地區發展部、遠東發展部、運輸部、工業與貿易部、交際部等當局部門之間的北極行動規劃,為俄船隊、油氣開采公司、自然氣運輸公司在北極活動創造條件。

與此同時,俄羅斯北極資源勘察結果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鎳探明儲量占全球10%,鉑族金屬占19%,鈦占10%,還有儲量較年夜的鋅、金、鈷等礦產;已探明油氣資源重要分布在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卡拉半島、諾里爾斯克市、東西伯利亞等區域。

american作為北極事務的后起之秀,是資源管理的主要參與者

american北極事務治理政策從環境保護為主轉向american好處優先。環境保護型政策(2009—2016年)。american在其《北極地區國家戰略》(2013年)和《2017—2021財年北極研討計劃》(2016年)政策指導下,推進北極氣候管理研討和科學考核,加強環境保護;頒布楚科奇海域和波弗特海域油氣開采禁令。american優先型政策(2017年至今)。以american優先為重要權衡原因,在《american優先海上動力戰略》(2017年)、《american國防戰略綱要》(2018年)、《保護american在南北極地區國家好處備忘錄》(2020年)和《american國防部北極戰略》(2024年)政策指導下,廢除2016年頒布的北極油氣開采禁令,鼓勵在北極遠洋鉆井,確保american在全球動力創新、勘察和開采領域的領先位置;對中俄北極資源開發、航道建設和科考一起配合堅持親密監督,號召除俄羅斯以外7個北極國家配合尋求應對之策;將俄羅斯作為長期戰略競爭對手,屢次在阿拉斯加地區進行軍事演習。

與此同時,american是北極資源開發的主要參與國。位于阿拉斯加東南部的Greens Creek礦山為世界十年夜銀礦之一,同時富含金、鉛和鋅,于1989年實施開采;位于阿拉斯加科澤布市四周的Red Dog礦山為世界最年夜鋅礦之一,于1989年實施開采;位于費爾班克斯市的Fort Knox礦山是阿拉斯加最年夜的露天金礦,于1996年實施開采;油氣資源勘察始于1958年,但氣候變化、生態環境、原居民權益等原因導致其治理政策擺佈搖擺,開發進度緩慢,今朝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庫克灣等區域共計19個海上油氣區塊允許以租賃情勢獲取勘察開采權。

中國作為北極好處攸關方,戰爭參與資源管理

中國雖不是北極國家,但急劇升溫的北極戰略好處博弈對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也在積極參與北極事務。

戰爭參與北極資源開發。《中國的北極政策》(2018年)明確指出,中國是北極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以全球、區域、多邊、雙邊等多層次一起配合情勢參與北極事務;按照國際法和國際條約規定,在北極公共海域和斯瓦爾巴德群島享有資源開發、管道建設、科學研討等權利。

積極開展科學考核活動。2004年,中國在北極樹立了首個科考站“黃河站”,至今已完成13次科考任務,對北極地質地貌的認識不斷加深。

積極拓展北極一起配合平臺。2013年,中國作為觀察員國參加北極理事會;同年,成立中國—北歐北極研討中間(CNARC),按期開展學術交通,促進北極可持續發展一起配合。

以“不缺位、不越位”實際行動打消國際社會質疑。針對american等一些國家對中國參與北極事務和資源管理發表無端質疑和惡意詆毀,中國以“構建人類命運配合體”理念為指導,用實際行動予以回應:一方面,作為近北極國家,積極參與北極面臨的全球性問題,盡力發揮建設性感化,在北極事務中“不缺位”;另一方面,作為非北極國家,絕不參與領土平安、主權完全等北極國家間或北極區域內部事務,在北極事務中“不越位”(圖1)。

小結

俄羅斯因其地輿地位、海軍氣力和資源開發水平在北極占主導位置,北極資源管理政策最為完美。american近年來對北極表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甚至計劃從丹麥購買格陵蘭島以增添對抗俄羅斯的籌碼,北極資源管理政策逐漸完美。中國作為近北極國家,是北極好處攸關方,以實際行動參與資源開發、科學考核等事務,但資源管理政策尚不完美。

中國參與北極礦產資源開發應用現狀

中俄一起配合集中在油氣開發、航道建設和科學考核領域

亞馬爾液化自然氣項目(以下簡稱“亞馬爾LNG項目”)是中國參與的首個北極年夜型動力項目。2013年,中國石油自然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和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以下簡稱“諾瓦泰克”)簽署《收購亞馬爾LNG項目股權的協議》,中方獲得20%股份;2014年,雙方再次簽署《亞馬爾LNG項目購銷協議》,中方每年從俄羅斯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進口LNG 300萬噸;2016年,中國絲路基金無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絲路基金”)收購亞馬爾LNG項目9.9%股份。俄羅斯諾瓦泰克作為亞馬爾LNG項目控股方(占股50.1%),主導項目建設;法國道達爾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道達爾”)作為股東之一(占股20%),重要供給技術咨詢服務;中國石油和絲路基金重要供給資金和設備。該項目自然氣、凝析油可采儲量分別為1.35萬億立方米、6 018萬噸,4條生產線已于2017—2019年所有的投產,總產能為1 745萬噸/年。

北極LNG-2項目是中國參與的第二個年夜型動力項目。2019年,中國石油、中國陸地石油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分別與俄羅斯諾瓦泰克簽署《收購北極LNG-2項目股權的協議》,各自收購10%股份。2021年,中國申能(集團)無限公司與俄羅斯諾瓦泰克簽署《北極LNG-2項目長期購銷協議》,未來15年內對華供應LNG總量超過300萬噸。2022年,中國浙江動力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浙能集團”)、中國新奧自然氣股份無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奧公司”)分別與俄羅斯諾瓦泰克簽署《北極LNG-2項目長期購銷協議》;俄羅斯諾瓦泰克每年向浙能集團供應LNG 100萬噸,為期15年;每年向新奧公司供應LNG 60萬噸,為期11年。北極LNG-2項目股東分別為俄羅斯諾瓦泰克(60%)、法國道達爾(10%)、中國石油(10%)、中國海油(10%)、japan(日本)三井財團和japan(日本)石油自然氣金屬公司(JOGMEC)(10%)。該項目設計3條生產線,單線產能660萬噸/年,總產能1 980萬噸/年。俄烏沖突導致美歐對俄制裁,北極LNG-2項目進度較原計劃有所延期,今朝正在實施一期工程(表2)。

中俄共商共建東北航道。北極分布著東北航道(俄羅斯北部沿海)、東南航道(加拿大敗極群島和american阿拉斯加北部海域)、中心航道(北極點四周海域)共3條航道,此中東北航道較其他兩條更具經濟開發價值和商業運營條件。東北航道的順利開通,有利于中國減少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和俄羅斯對華出口北極油氣資源。2015年《中俄聯合公報》和2019年《中俄聯合聲明》提出,“開展北極航運研討,加強東北航道開發應用一起配合”。2019年,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無限公司與俄羅斯兩家企業(俄羅斯諾瓦泰克和俄羅斯現代商船公司)、絲路基金聯合簽署《成立北極海運無限責任公司的協議》,為東北航道建設注進新動力。2024年7月,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在第六屆中俄動力商務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歡迎中國造船廠和零部件供應商參與東北航道建設,共建一支高冰級油輪船隊;8月,中俄總理第二十九次按期會晤期間,中俄北極航道一起配合分委會成立,加強航運開發、飛行平安、極地船舶技術和建造領域一起配合,晉陞東北航道在國際海運中的感化。

中俄聯合科考。中俄北極聯合科考重在體現年夜國責任擔當,加強陸地環境變化研討,服務北極資源保護和應用。2016年,初次聯合對東西伯利亞海進行科考;2018年,再次聯合對楚科奇海、東西伯利亞海和拉普捷夫海進行陸地多學科綜合科考;2019年,雙方簽署《樹立俄羅斯北極科研中間的協議》,深化聯合科考、資源開發技術創新等一起配合。

中美油氣一起配合受貿易戰拖累出現階段性受阻

聯合開發阿拉斯加LNG項目。2017年1月特朗普就職american總統后,積極推動中美阿拉斯加LNG項目一起配合事宜,中國也做出積極回應: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阿拉斯加州,討論LNG項目一起配合計劃;11月,特朗普總統訪華期間,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投海內直接投資公司、中國銀行與american阿拉斯加州當局、阿拉斯加自然氣開發公司聯合簽署《阿拉斯加LNG項目開發與銷售框架協議》,中方計劃投資430億美元。這一舉措既為中國供給新氣源并下降進口本錢,也給american阿拉斯加州帶來更多經濟收益。

貿易爭端導致中美油氣一起配合階段性受阻。2018年3月底,中美貿易爭端以來,中國從american進口LNG量開始減少。2019年6月,中國對包含阿拉斯加在內的americanLNG加征25%關稅,american對華出口LNG量年夜幅降落;7月,阿拉斯加州以戰略平安為由撤消了LNG項目一起配合計劃。

中國與其他國家實質性一起配合較少,一起配合進程不開闊爽朗

格陵蘭島是中國推進北極資源一起配合進程的重點地區。中國企業重要通過接辦其他初級礦業公司項目轉讓或聯合開發的方法參與一起配合。2008年,中國江西中潤礦業公司收購英國Nordic Mining公司20%股份,聯合勘察格陵蘭島東部Carlsberg銅礦和東北部Nalunaq金礦。2011年,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公司與澳年夜利亞Ironbark公司簽署框架性協議;2014年,雙方簽署諒解備忘錄,聯合勘察開采格陵蘭島Citronen鉛鋅項目。2015年,中國俊安發展(集團)公司與英國London Mining公司簽署《Isua工程收購協議》,接辦格陵蘭島Isua鐵礦項目,并獲得格陵蘭島自治當局授予的開采權,這也是中國首個擁有獨立開采權的北極礦產資源項目。

與加拿年夜開展鎳礦開采一起配合。2010年,中國吉林吉恩鎳業股份無限公司投資1.124億美元,收購加拿年夜Liberty Mines公司51%股份,聯合開發努納武特意區第二年夜鎳礦Nunavik項目,該項目于2014年正式投產。

與冰島開展油氣開采一起配合。2014年,中國海油和冰島Eykon Energy公司一起配合,獲得冰島北極海域油氣資源勘察開采許可證,但因技術和資金問題于2018年宣布項目掉敗。

小結

中國參與北極資源聯合開發的焦點優勢是資金和市場。一方面,中國企業資金優勢明顯,在已投產亞馬爾LNG項目中投資165億美元,占該項目總投資額一半以上,在阿拉斯加LNG項目中初步計劃投資已高達430億美元。另一方面,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年夜油氣進口國,與俄羅斯、american之間貿易互補性強。2023年,中國石油、自然氣進口量分別占全球20%、17%,俄羅斯是中國最年夜的石油和管道自然氣進口國,石油、管道自然氣分別占中國進口總量的19%、35%,LNG今朝僅占11%,但隨著北極LNG項目和東北航道的順利推進,未來LNG貿易空間廣闊。american已成為全球最年夜油氣生產國和出口國,2023年,american石油、自然氣產量分別占全球18%、26%,出口量分別占全球13%、22%。但american自然氣僅占中國進口總量的3%,兩國沒有石油貿易往來;未來中美油氣一起配合潛力宏大,甚至可以成為緩和中美關系的主要抓手。

中國獲取北極礦產資源遠景

中國參與北極資源開發面臨多重風險

中國企業采用投資進股、招投標、聯合開發等方法參與北極國家專屬經濟區內資源開發項目,同時也在試探性規劃公共海域油氣勘察,但尚處于研討階段。總結中國及北極國家經驗教訓,北極資源開發面臨多重風險。

生態風險。北極愈發密集的資源開發活動導致底本懦弱的生態系統遭遇二次沖擊,漏油變亂淨化年夜氣環流和水圈環境,穿越東北航道的破冰船及隨行船舶對北極熊、海象和鳥類賴以保存的冰域形成嚴重破壞,污水排放問題威脅陸地生物保存平安。

勘察風險。地動勘察是油氣開發不成或缺的技術手腕,但北極的極端天氣狀況和天然環境極度敏理性導致地動資料獲取困難,地動數據處理難度加年夜,常規技術手腕無法應對,勘察勝利與否不成預測。

運輸和技術風險。北極缺少資源運輸的配套設備,中國雖已具備建造破冰運輸船的能包養力,但技術瓶頸導致LNG運輸遭到季節限制,一年2/3時間無法不受拘束通航;適用于北極冰區勘察、年夜氣觀測、陸地考核等的裝備亟待創新和升級,以進步飛行平安程度。

經濟風險。天然環境惡劣和基礎設施單薄導致項目開發本錢增添,對原居民進行專業培訓、礦區遠離居平易近點導致礦工需求輪休、安康路況和安保等問題使得人力本錢增添,礦區完成開采后地盤復墾難度年夜,難以滿足當地居平易近對棲身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

中國參與北極資源開發具備多項利好

具備法令基礎。中國作為《聯合國陸地法公約》締約國,在北冰洋國際公共海域享有陸地科學研討、勘察開采動力資源、建造采礦基礎設施、不受拘束平安飛行等權利。該水域面積280萬平方公里,對一切締約國同等開放,由國際海底治理局負責治理資源開發活動;當主體責任國實施資源勘察開采的區域越界至沿海國主權范圍內時,應當事前征得對方批準并遵照當地法令;探采出的一切動力資源為全人類配合一切。中國作為《斯瓦爾巴德條約》締約國,有權不受拘束進出斯瓦爾巴德群島及其領海,同等享有采礦、捕魚、狩獵等權利,該區域為礦產資源富集區。

具備符合法規成分。中國是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雖不是成員國沒有投票和協商決定權,但享有列席理事會會議、發言和參與部門議事的權利。應當充足應用該平臺,促進與其他國家信息共享和文明交通,優化北極資源開發實現路徑,增強主動權。

具備國際影響力。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對觸及北極問題的議程和決定可否最終通過具有較年夜影響力。中國是國際海事組織成員國,負有保證國際航運平安、避免船舶運輸形成陸地淨化的責任,可以在東北航道建設方面積極作為,為更多中國企業參與創造方便條件。

中俄北極資源開發一起配合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俄一起配合存在機遇。俄屬北極油氣資源潛力年夜。2019年10月,俄羅斯遠包養行情東和北極發展部副部長A.Rrutikov宣稱,北極未來20年內將成為俄油氣生產的重要驅動力,預計到2035年,北極自然氣、石油產量分別占俄總產量的90%、25%。俄當局多措并舉促進北極資源開發。俄羅斯通過中心和處所財政聯合撥款、預算外追加撥款等財政優惠政策為油氣資源開發、東北航道建設等嚴重項目供給資金支撐;通過免征開采稅、減稅、稅收抵免等稅收激勵政策支撐諾瓦泰克、盧克石油、自然氣工業石油等年夜型動力企業在北極拓展新的LNG和自然氣化工項目。中俄在金融和資源領域互補性強。在美東方加年夜對俄制裁力度、東方公司紛紛加入俄屬北極油氣項目標佈景下,受限于資金“短板”,俄屬北極油氣開發面臨先進技術和裝備缺少、通訊和基礎設施單薄的現實難題。中國是全球最年夜動力消費國,是俄尋求資金來源的主要目標國,在數字模塊、船舶制造等方面技術先進,雙方可以通過“以市場、資金和技術換動力”方法實現經濟好處最年夜化。

中俄一起配合面臨挑戰。北極國家領土爭議增添了內部不確定性。北冰洋沿岸國家不僅重視北極領海劃分,也請求北極年夜陸架延長,試圖將《聯合國陸地法公約》規定的“各沿海國可獲得年夜陸架延長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范圍擴年夜。俄羅斯最先提出申請,盼望獲得350海里的年夜陸架延長,隨后加拿年夜、丹麥也相繼提出申請,三國在年夜陸架延長問題上好處相沖。american北極政策增添了地緣政治風險。北極八國中american北極政策對俄影響最年夜,也是北極格式走向的最主要一環。出于對北極航道的分歧認識和訴求,american奉行飛行不受拘束理念,間或派出艦船對俄進行飛行監督,強化與歐盟、北歐國家的北極軍事演練。國際環境欠佳。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與美東方關系急劇惡化,影響涉及北極地區,北極理事會其他成員國集體排俄,在北極科技一起配合方面對其進行孤立,導致北極理事會于2022年3月宣布暫停一切事務,主張在沒有俄羅斯參與條件下無限恢復任務。美東方將中俄北極一起配合視為威脅,在多個場合請求中國結束與俄進一個步驟一起配合,否則對中國采取需要手腕。北極東北航道存在運輸風險。氣候、技術和主權問題導致東北航道運輸風險上升(表3)。海冰、低溫等氣象會對運輸船舶形成嚴重破壞,今朝只要夏日(7—10月)可以不受拘束通航,但夏日的海霧會形成飛行時間延誤;北極海域只完成了9%的海圖繪制,船舶補給和海上搜救才能差,無法為航道商業化運營供給技術服務;俄羅斯出于國家平安戰略考量,主張東北航道的一切權和把持權,對一切船舶采用飛行許可證、強制引航和壟斷性收費治理,引發其他北極國家的擔憂和反對。

中國面向北極的礦產資源開發應用建議

北極的未來關乎全人類福祉,需求世界各國的參與和貢獻。不過,北極地緣政治格式決定了北極包養網八國在維護地區戰爭與穩定、促進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等北極管理焦點議題上發揮決定性感化,脫離了北極國家的認可與支撐,其他國家很難參與北極事務。是以,作為負責任年夜國,中國參與北極資源開發應高度重視時序上的漸進性、內力外力的綜合性、整體謀劃和部分參與的合作性等協同關系,采取積極一起配合為主線、有序競爭為輔助的發展思緒。

中國與國際社會配合完美北極資源開發機制

中國作為締約國,倡導對《聯合國陸地法公約》和《斯瓦爾巴德條約》有關礦產資源開發應用條款進行補充,完美礦產資源開發應用原則、法式、責任分派、爭端解決途徑等內容。中國作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倡導設立專門的礦產資源開發任務組,協調各國參與北極資源開發好處沖突,推動信息共享、技術交通和標準制訂。

當局積極開展北極交際

加強同北極國家、北極理事會等雙邊或多邊交通一起配合,以科學研討、淨化防治、綠色發展等為切進點,摸索合適中國好處的國際一起配合途徑,構建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一起配合關系。積極參與北極管理國際規則的制訂,提出中國計劃,最年夜水平維護國家好處。

企業加強北極資源項目一起配合

中國國企和私企經過有用整合構成企業聯合體,通過參股進股、投標競標等方法積極參與北極項目聯合開發。北極項目所處天然環境惡劣,資源開發難度年夜,推動北極項目順利進行,可以晉陞中國礦業公司資源開發程度,增強企業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借助國際一起配合平臺展現技術和經濟實力

北極前沿論壇、北極—對話之地國際論壇、北極圈論壇等國際平臺的交通議題具有前瞻性,對北極發展產生主要影響。中國可以借機展現礦產勘察和油氣鉆井技術、破冰船設計和制造技術、生態管理技術和環境保護治理經驗,通過企業投資、技術進股、設備出口等方法進步參與程度。

(作者:蘇軼娜,中國天然資源經濟研討院。《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