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細微處惠民生—去九宮格講座—上半年多地推進“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一線掃描_中國網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細微處惠民生——上半年多地推進“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一線掃描

新華社記者

城市更新改造亮點頻出、愛心驛站為“新市民”提供暖心服務、居民家門口有了更多好去處……今年上半年,全國多地圍繞群眾所需不斷推進民生項目建設。記者走訪看到,各地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特色打造“小而美”民生項目,帶給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體驗。

更精細,城市更新改造點亮民生“角落”

行走在北京西城區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的爛縵胡同,隨處可見頗具藝術風格的手繪涂小樹屋鴉。胡同內一處精美的木箱鴿窩依墻而立,喧鬧的鴿子們吸引游客駐足觀賞。“舊鴿籠改造成實木鴿舍,我家鴿舍也成網紅打卡點了。”爛縵胡同居民陳忠義說。

作為北京最古時租場地老的胡同之一,爛縵胡同曾違建眾多、路面坑洼。近期完成改造提升后,灰瓦青磚的爛縵胡同,古韻與新貌相融共生。

西城區牛街街道法源寺社區黨委書記李剛說:“我們對背街小巷等集中整治,架空線入地,胡同不停車,違建變涼亭綠廊,同時把老城改造同保護歷史文脈統一,讓胡同為城市留住鄉愁。”

北京西城區爛縵胡同鴿舍一角。新華社記者陳旭 攝

記者探訪多地發現,背街小巷改造、邊角地巧利用等彰顯城市精細化治理新成效。

重慶解放碑商圈后街一條古香古色的老街區——魯祖廟街區,不久前完成改造升級。深入街區,鮮花銷售、品牌書店、特色餐飲等多元業態讓人目不暇接。“在解放碑逛完街就可以來魯祖廟喝個下午茶,感受老重慶風貌。”游客李西泉說。

魯祖廟街區項目負責人介紹,當地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老舊街區進行精細化改造,如門窗顏色、雕花雕刻均采用原有工藝修繕,以呈現原汁原味的老重慶風貌。

中學生在北京西城區天寧寺橋下空間籃球場運動。 新華社記者陳旭 攝

夏日炎炎,北京西城區天寧寺橋下空間熱鬧非凡,籃球場、乒乓球室等成為周圍孩童的樂園。“我一回家,孩子們都嘟囔著來橋下樂園玩。”一名居民說。

天寧寺橋位于北京西便門和廣安門之間,橋下有近5000平方米的空間,這里曾是周邊單位的內部停車場,幽閉昏暗、雜物亂堆、通行困難。

北京市西城區相關負責人說,天寧寺橋附近老舊小區多,缺乏公共休閑設施,我們修葺地面、豎起籃球架、立起隔音墻,通過一系列精細改造激活橋下空間;時租會議近期還根據附近街坊們的需求,重刷地面、更換新設備、開設淋浴室,讓橋下空間煥發新活力。

更暖心,完善民生設施服務“新市民”

空調、微波爐、藥箱……記者在江蘇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潤發超市旁的溫馨驛站發現,這里空間不大,但功能齊全。不時有騎手進出,在此短暫休息、補水、給手機充電、閑聊1對1教學

這樣的溫馨驛站,淮安市目前已興建832個,為外賣配送員、快遞員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冷可取暖、熱可納涼、累可歇腳、傷可用藥”等多項免費服務。

圖為淮安市一處溫馨驛站。新華社記者陸華東 攝

越來越多的民生設施助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等“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貴州省修文縣的貴陽農產品物流園,聚焦貨車司機群體需求,在園區內整合資源,建成集組織生活、訴求調解、安全停車、平價住宿等為一體的司機之家。

修文縣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以來,共投入20余萬元助力打造戶外勞動者服務站,目前站點已累計服務戶外勞動者20萬余人次,日均服務400余人次。

在北京,務工人員之家等項目建設也不斷增強“新市民”扎根城市的底氣。

面向外賣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會在北京中關村豐臺園內的務工人員之家開講。新華社記者陳旭 攝

近日,一場職業技能培訓會在北京中關村豐臺園內的務工人員之家開講。開課前,黃云等3名外賣小哥與工作人員一起擺桌椅、發茶水、切西瓜,就像在自己家招待來客。

“目前,北京已建成務工人員之家296個,今小樹屋年一季度提供就業、維權、便民等服務達45萬人次。”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農民工工作處副處長蔡保坤說,我們將進一步聚焦提供就業幫扶、技能提升、權益維護等服務,幫助在京務工人員穩定就業、幸福就業。

更便捷,打造“家門口的好去處”惠民利民

在重慶渝中區化龍橋街道,近日完工的社區體育公園內,五人制足球場、林下休閑活動空間、兒童活動空間等場所一應俱全。

“公園位于紅巖村社區內,社區居民步行到公園不超過5分鐘。”化龍橋街道紅巖村社區工作人員羅鑫說個人空間

重慶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林立介紹,重慶打造了一批小而美、巧而精的小型游園,其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134座、口袋公園190座,全市城市公園達2000余個。

圖為位于重慶渝中區化龍橋街道內的社區體育公園。(受訪者供圖)

家門口有柴米油鹽,更有“詩和遠方”。3000多冊圖書、24小時開放,在江蘇淮安清江浦區信達名府小區的泊堓空間翔宇書房,居民可隨時到此閱讀“充電”,還能參加各種文化活動。

居民裘思說,她家距離書店不到2公里,騎電動車過來僅需約5分鐘,基本每周都會抽時間到書店看書。

圖為淮印時光文創園內的一家文創店。新華社記者陸華東 攝

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雙水街道沙龍社區利用中心空地打造戶外兒童樂園,為孩子們在家門口安全玩樂提供了空間;重慶巫山將長江畔一片荒蕪灘涂修復打造為寧江渡生態公園,為江畔居民提供露營、觀景的休閑場地;江蘇淮安清江浦區府前街道將印刷廠閑置的老廠房改造成淮印時光文創園,令附近居民不出遠門就能體驗多元文化……

“我們不斷加大民生投入,持續提升‘家門口’的幸福感,讓‘出門不用走多遠就能辦妥很多事’成為居民日常體驗。”淮安清江浦區府前街道黨工委宣傳統戰委員周潔說。(記者李曉婷、陸華東、陳旭、向定杰)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