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城:縣域興工走新路 “育苗”強企天地寬_中國去九宮格私密空間網

土地出讓收入,在一些地方一度是縣級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擺脫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開辟可持續的新財源,地處中部山區的江西南城縣從干部學習“懂工業”做起,通過壯大工業企業開辟長遠財源,推動縣域發展走上新路。

縣委班子也要懂芯片?

縣委書記辦公桌上放著芯片、氮化硅軸承等各種工業零件,這是小樹屋記者在南城采訪看到的一幕。
  一位芯片專家,研發的一款高速率激光芯片,目前國產化率不足百分之五,市場高度依賴進口。4年前,他為了項目落地,同時和多地接觸,“最后選擇南城,關鍵在于這里的干部聽得懂。”
  為了接下這個芯片項目,縣委書記彭銀貴先自學,第二步找廣東芯片相關產業評審團隊咨詢,第三步找行業內上市公司專家進一步確認。因為涉及縣里平臺公司參股、提供貼息貸款等,需要縣委集體決策,僅縣委書記搞懂還不夠,縣委班子也要一起學。
  預先做足了功課,所以大大提高了決策效率。南城商討該項目落地事宜一個月后,縣平臺公司1000萬元的參股資金和3800萬元的貼息貸款即兌現到位,在多地競爭中,效率最高。去年1月,項目順利投產,滿產后年產值2億元,引來國內芯片領域上市公司、海歸博士等上門考察合作。
  縣里干部學著懂工業,源自現實倒逼:2021年,全縣出讓最后一塊土地,所得約3.4億元;2022年全縣社會資本購地僅一處加油站1.12億元;2023年社會資本購地為零。這意味著曾經依賴的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必須走通過壯大企業培育長遠財源的新路子。
  南城縣核算發現,要完全講座擺脫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工業必須創造近30億元的稅收方可補足差額。通過壯大工業,2023年,南城新增納稅100萬元以上企業51家。“只要用心培育,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終究可接近目標。”彭銀貴說。

招商的“面子”和“里子”

有的地方招商引資看著熱熱鬧鬧,為何財政還是捉襟見肘?
  在彭銀貴看來,這背后是欠發達地方招商引資要“面子”還是要“里子”的問題。往往越是欠發達的地方,越想招高大上的企業,有的砸進幾乎所有補貼,招來一家“明星企業”,但只是“光桿司令”,再無力形成上下游配套;有的看似招來了大企業,但實際上只是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舞蹈場地的配套產業;有的項目生命周期很短,投產即停產,不僅對財政貢獻不大,反而增加了負擔。
  欠發達地方應該招什么樣的企業?南城的理解是:“適合自己的,未來有望成長為專精特新的企業。”
  前不久,南城徠絡森九宮格機械設備公司設計制造的高鐵用螺桿空壓機成功中標中鐵公司。讓業內驚訝的是,用于高鐵制動功能的空壓機目前全國僅三家供應商,兩家屬外資公司。中部山區小縣走出高鐵設備國產替代獨一家,南城令人刮目相看。
  徠絡森機械設備公司生產總監孔令爽兩年前從上海來到南城工作,從事空壓機研發三十余年的他認為,山區小縣造出高鐵核心設備的關鍵在于,通過全鏈條招商引資,一條帶有長三角制造業基因的機械制造產業鏈在這里逐步集聚、加速形成。
  早在20世紀90年瑜伽場地代,南城就是江西省空壓機制造中心,由于種種原因,產業一度萎縮,但留下大量空壓機制造產業工人以及銷售隊伍。立足本地產業基礎,南城瞄準長三角空壓機產業鏈招商,近4年來,全縣共引進和改造相關空壓機制造企業12家,涉及空壓機制造、精密鑄造等全產業鏈條。
  走進南城機械制造產業園,園區內精密鑄造、閥門、電機等企業一應俱全。從事鑄造業的比拓樸重工是南城從浙江臺州引進的企業,是空壓機生產的上游環節。“園區內企業單個來看并不起眼,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這也是打開高端市場大門的鑰匙。”企業負責人施政形象介紹,產業園生產閥門的企業,開著叉教學車到自家車間運鑄造件,甚至園區內各家企業的門禁卡都彼此互認,上下游僅一墻之隔。

用“育苗”的思維壯大企業

當前企業最缺什么?在南城采訪時,反映最為集中的是“缺錢”。為破解企業痛點,加快工業發展,南城用了“育苗”這一招。
  撫州市組織“每月一課”,邀請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專家、企業家授課,彭銀貴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企業家關于政府投資基金如何助推地方產業發展的專題輔導。
  這不就是“育苗”嗎?南城工業發展異軍突起,與善用政府投資基金“育苗”密切相關——
  2022年,縣平臺公司入股芯片項目1000萬元,去年市值超1400萬元,2024年有望達到3000萬元;
  2023年,縣平臺公司入股由深圳企業家投資創辦的零碳新型材料儲能產業基地1000萬元,項目去年6月投產,截至年底產值7400余萬元,納稅近千萬元;
  2024年,深創投入股30教學場地00萬元,從事PPS封裝載板及陶瓷基板研發生產的鼎華芯泰科技公司把總部從深圳搬到南城,縣平臺公司擬入股3000萬元;
  ……
  彭銀貴說,一個地方要“育苗”,以產業引導資金、供應鏈資金、入股企業等方式,招引、支持處于初創階段、有技術優勢、成長性強的企業做大做強,可一舉多得。
  南城也認識到,以“育苗”思維做大做強企業,在實際操作中要毫不松懈防風險:首先,事先進行審慎的盡職調查和技術分析,積極向“外腦”和第三方尋求咨詢建議,進而確保決策理性,最大可能地降低風險;其次,簽字者不能有私利摻雜其中;三,按照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只要有50%的把握,就應該大膽地投、大膽做。
(本報記者高皓亮 閔尊濤)

Tags: